作 者 | 許大鳳,張海珊,李廷春,齊耀程,姜超強,周本國 |
第一作者 | 許大鳳 |
作者單位 | 安徽省農業科學院煙草研究所,安徽合肥 |
卷 號 | 45 |
發表年份 | 2017 |
發表刊期 | 25 |
發表頁面 | 145-148,150 |
關 鍵 字 | 玉米穗腐病;病原鑒定;生物學特性, |
摘 要 | [目的]明確鳳陽玉米穗腐病的病原菌種類。[方法]在鳳陽玉米種植區采集玉米穗腐病樣品,采用組織分離法對病樣進行分離與純化,結合病原菌形態學特征與分子生物學進行鑒定。[結果]分離得到的56株病原菌分別為禾谷鐮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尖孢鐮孢菌(Fusarium oxysporum)、串珠鐮孢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多變根毛霉(Rhizomucor variabilis)和青霉菌(Penicillium spp.),其分離頻率分別為44.64%、21.42%、14.29%、14.29%和5.36%。禾谷鐮孢菌Fg21菌絲生長溫度為5~30 ℃,最適生長溫度為25 ℃,最適pH為7.0;尖孢鐮孢菌Fa09菌絲生長溫度為10~35 ℃,最適生長溫度為28 ℃,最適pH為7.0;串珠鐮孢菌Fv03菌絲生長溫度為10~35 ℃,最適生長溫度為25 ℃,最適pH為10.0;碳源對鐮孢菌菌株營養生長影響相對穩定,而氮源對其營養生長影響的變幅較大。[結論]試驗結果為玉米穗腐病的綜合防治提供了理論依據。 |
附 件 |
安徽鳳陽玉米穗腐病病原菌的分離鑒定![]() |
注:若需下載,請右鍵單擊另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