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稻作模式下農田生態環境效應研究

作  者 楊海龍,封志明,呂耀
第一作者 楊海龍
作者單位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北京
卷  號 43
發表年份 2015
發表刊期 17
發表頁面 258-262,293
關  鍵  字 農田環境;生態效應;傳統農業;稻魚復合系統
摘  要

 高投入-高產出的現代化農業模式,在帶來糧食增產的同時也付出了慘重的資源、環境代價,最終走入了經濟學和生態學的雙重困境。在我國悠久的農業文明進程中,因地制宜地發展出很多資源高效、環境友好的農業生產方式,稻魚復合系統即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之一。以貴州的稻田養殖農業生態系統為研究對象,通過田間觀測和實驗室測定獲得相關數據,分析了4種不同稻作模式下病蟲草害發生情況及土壤養分的變化,得到以下主要結論:①從稻種選擇角度看,雜交稻抗病性優于糯稻,而抗蟲、草害性不及糯稻;從稻作技術角度看,無論種植雜交稻或是糯稻,稻田養魚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減輕病、蟲、草害所造成的危害。②隨著現代農業技術進步與社會生活方式轉變,傳統稻田養殖模式發生了很大變化,由于過量化肥投入,形成了巨大的農業資源浪費與環境污染。因此,要充分發揮優秀傳統農業模式的生態效益,就必須用現代農業科技對其進行合理改造。

附  件 不同稻作模式下農田生態環境效應研究
注:若需下載,請右鍵單擊另存
點擊關閉

在線客服

服務熱線:0551-65160973

二維碼

m ww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