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礦區流域生態安全診斷研究

作  者 和春蘭,趙筱青,張洪
第一作者 和春蘭
作者單位 云南國土資源職業學院,云南昆明
卷  號 43
發表年份 2015
發表刊期 7
發表頁面 256-260,312
關  鍵  字 生態安全診斷;壓力-狀態-響應(PSR)模型;沘江流域;鉛鋅礦開發
摘  要

 生態安全研究是可持續發展、地理學、生態學及資源與環境科學等的熱點問題。為了診斷礦區流域存在的生態環境問題及生態安全狀況,以國際河流瀾滄江支流和上游分布有亞洲最大鉛鋅礦的沘江流域為研究區,基于壓力-狀態-響應(PSR)框架模型,構建了4個層次、18個評價因子的指標體系;對因子進行熵權法賦權重后,運用生態安全綜合評價模型,在GIS技術的支持下以30 m×30 m精度的柵格為基本評價單元,對沘江流域內各柵格單元及各鄉鎮的生態安全進行診斷。診斷結果分為非常安全、較安全、基本安全、預警、不安全和極不安全6個等級,研究結果將為保障流域生態安全提供數據基礎與科學依據。研究結果表明,2012年沘江流域的生態安全狀況整體上較好,有65.13%的流域面積處于安全狀態,中下游流域的生態安全狀況較上游礦區及其周圍區域要好,居民區與礦區周圍生態安全狀況差,占流域面積的15.34%;流域內安全等級分布具有明顯的區域性,在各鄉鎮中除金頂鎮處于不安全狀態、寶豐鄉處于預警狀態之外,其余各鄉鎮均處于安全狀態。經實地調查,研究結果與沘江流域生態環境現狀相吻合,人為干擾是引起流域部分區域安全狀況低下的主要原因,而在人為活動中,鉛鋅礦的開采是造成流域生態不安全的最主要原因。

附  件 基于GIS的礦區流域生態安全診斷研究
注:若需下載,請右鍵單擊另存
點擊關閉

在線客服

服務熱線:0551-65160973

二維碼

m ww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