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 | 鄭紅 |
第一作者 | 鄭紅 |
作者單位 | 東北林業大學,黑龍江哈爾濱 |
卷 號 | 42 |
發表年份 | 2014 |
發表刊期 | 10 |
發表頁面 | 2877-2880,2884 |
關 鍵 字 | 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團聚體LFOC;土壤團聚體LFOC分配比例 |
摘 要 |
[目的]為確定合理的森林經營措施提供必要的科學依據。[方法] 選擇東北溫帶地區典型土地利用方式,采用土壤輕組有機碳分離方法,研究天然次生林、人工林和農田對土壤團聚體輕組有機碳(LFOC)的影響。[結果]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團聚體LFOC含量天然次生林高于農田,并隨土層深度增加而遞減。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表層(0~20 cm)各粒級土壤團聚體輕組有機碳(LFOC)含量差異顯著。天然次生林轉變為農田下降幅度為2.48~4.17 g/kg。土壤團聚體LFOC含量、土壤團聚體LFOC分配比例均表現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粒徑2.00~1.00 mm最高, 0.25~0.50 mm為最低。天然次生林轉變為農田土壤團聚體LFOC主要損失在大團聚體>0.25 mm中。>2.00 mm的水穩性大團聚體對土壤LFOC具有強富集和物理保護作用。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轉變為農田時,大團聚體土壤LFOC的下降最明顯。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平均重量直徑(MWD)均高于農田,農田土壤團聚體穩定性最低。 [結論] 土壤輕組有機碳可作為土壤有機碳庫變化的早期敏感指標。 |
附 件 |
土地利用方式對土壤團聚體輕組有機碳的影響![]() |
注:若需下載,請右鍵單擊另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