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期

青藏高原典型高寒退化濕地與草甸土壤有機碳現狀研究

作  者 唐仕芳,茍小林,補春蘭,楊廷勇,李森,羅海霞,涂衛國,羅雪梅
第一作者 唐仕芳
作者單位 四川省自然資源科學研究院,四川成都
卷  號 53
發表年份 2025
發表刊期 3
發表頁面 70-76
關  鍵  字 青藏高原;濕地;草甸;退化;土壤有機碳;恢復潛力;氣候區
摘  要 青藏高原濕地巨大的土壤碳庫對區域碳安全具有重要意義,但不同氣候區退化的典型高寒濕地土壤有機碳損失現狀研究相對缺乏。研究選擇青藏高原不同氣候區的典型高寒濕地和草甸,分析退化后0~10 cm土壤層和>10~20 cm土壤層有機碳損失現狀,探討土壤碳庫恢復潛力與對策。研究結果表明:半濕潤區的長沙貢瑪區域至半干旱區的青海湖流域表層土壤(0~20 cm)有機碳含量隨著降水量與海拔降低而減小(P<0.05),長沙貢瑪濕地至青海湖濕地土壤層(0~10 cm)有機碳含量分別由372.07 g/kg降低至64.41 g/kg,差異顯著(P<0.05);嚴重的退化導致半濕潤區和半干旱區濕地與草甸土壤中有機碳大量損失,長沙貢瑪區域和若爾蓋區域的退化濕地和草甸表層土壤(0~20 cm)有機碳損失率約90%,而青海湖流域的退化濕地和草甸表層土壤(0~20 cm)有機碳損失率超過50%。盡管高寒濕地和草甸進行生態恢復以重新構建土壤碳庫的潛力較大,但現有研究并不能完全滿足高寒濕地和草甸生態恢復的需求,未來建議從材料、生物等因子綜合構建恢復措施,并且加強生態系統恢復與生態系統服務間的平衡關系研究。
附  件 青藏高原典型高寒退化濕地與草甸土壤有機碳現狀研究
注:若需下載,請右鍵單擊另存
點擊關閉

在線客服

服務熱線:0551-65160973

二維碼

m ww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