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以鄱陽湖海昏江小流域為研究對象,基于遙感、氣候、土壤、DEM和植被數據,對1984、2008和2022年的土地利用變化進行動態分析。利用InVEST和CASA模型量化分析水源涵養、土壤保持、生境質量、碳儲存和凈初級生產力5種主要生態系統服務及它們之間的時空變化特征,運用相關性分析、權衡協同度等方法,研究區域內生態系統服務之間的權衡和協同作用。結果表明,1984—2022年流域內林地減少15.27 km2,建設用地增加17.06 km2,但土地利用結構總體相對穩定,呈現出由西向東“林地—耕地—建設用地”的地帶性分布模式,1984—2008年土地利用變化整體偏緩慢,2008—2022年土地利用變化較為劇烈。水源涵養和凈初級生產力服務對、土壤保持和凈初級生產力服務對、生境質量和凈初級生產力服務對、碳儲量和凈初級生產力服務對這4個服務對1984—2022年空間分布上均表現出以權衡關系為主。水源涵養和生境質量服務對、土壤保持和生境質量服務對1984—2008年空間分布上以權衡關系為主,2008—2022年以協同關系為主。從生態系統服務結構來看,耕地展現出“土壤保持—碳儲量—凈初級生產力”的復合型結構特征,林地呈現出“水源涵養—生境質量”的雙層次結構特征。相比之下,其他土地類型主要表現為單一型結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