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4期

農牧交錯區不同土地利用類型土壤顆粒組成和有機質特征

作  者 楊圃暢,蒙仲舉,黨曉宏,李浩年,張曉偉,李新
第一作者 楊圃暢
作者單位 內蒙古農業大學沙漠治理學院,內蒙古呼和浩特
卷  號 50
發表年份 2022
發表刊期 24
發表頁面 49-52, 89
關  鍵  字 土壤粒徑;顆粒粒級;分形維數;有機質含量;土地利用類型;農牧交錯區
摘  要 [目的]探討陰山北麓不同土地利用類型土壤顆粒組成和有機質特征。[方法]選取內蒙古陰山北麓農牧交錯區天然草地、旱作農田、棄耕地(棄耕2年)、新開墾農田(開墾1年)4種不同土地利用類型,分析典型樣地土壤顆粒機械組成、土壤顆粒分形維數和有機質含量之間的關系。[結果]試驗區土壤表層顆粒含量主要是粉粒和極細砂含量,其余粒級土壤顆粒的影響程度較小。0~80 cm土層中0~50  μm粒級顆粒含量與分形維數呈一定函數關系,土壤分形維數與黏粒(<2  μm)和粉粒(2~50  μm)百分含量呈正相關,與其余粒級相關性不大。0~50 cm土層,4種土地利用類型土壤顆粒分形維數隨土層深度的變化發生不同程度波動,總體上隨深度增加呈上升趨勢,且天然草地分形維數變幅最大,為0.083。0~80 cm土層顆粒平均分形維數由小到大依次為棄耕地(2.186)<新開墾農田(2.230)<旱作農田(2.275)<天然草地(2.290)。4種土地利用類型中棄耕地由于處在恢復階段,在各層的有機質含量均表現為最低。[結論]4種土地利用類型中,天然草地土壤黏粒和粉粒含量最高,平均分形維數最大,有機質含量較高。
附  件 農牧交錯區不同土地利用類型土壤顆粒組成和有機質特征
注:若需下載,請右鍵單擊另存
點擊關閉

在線客服

服務熱線:0551-65160973

二維碼

m ww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