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究高原高寒區域種植不同花卉對土壤養分空間分布特征的影響。[方法]以西藏東南部米林農場為研究對象,采集花卉種植前后的剖面土壤樣品(0~10、10~20、20~30、30~40和40~50 cm),測定土壤有機碳、全氮、全磷和全鉀含量。[結果]花卉種植前,土壤有機碳、全氮、全磷及全鉀含量隨土壤深度的增加呈降低趨勢,即表現出明顯的養分“表聚現象”。土壤平均有機碳含量表現為油菜>大花黃牡丹>月季>菊花>野韭菜,全氮平均含量表現為菊花>野韭菜>大花黃牡丹>油菜>月季,全磷平均含量表現為油菜>大花黃牡丹>菊花>野韭菜>月季,全鉀平均含量表現為大花黃牡丹>菊花>油菜>月季>野韭菜。花卉種植1年后,土壤有機碳、全氮、全磷及全鉀含量均有所提高,可見,種植以上花卉可以提高土壤養分含量。其中,土壤有機碳含量增加幅度以月季樣地最大,即種植月季后,土壤有機碳含量平均增加了10.08 g/kg,以野韭菜樣地最小,其增加值僅為5.18 g/kg;土壤全氮含量增加幅度以野韭菜最小,其增加值為0.04 g/kg,其他各樣地增加幅度一致,均提高了0.08 g/kg;土壤全磷含量增加幅度以月季最大,即種植月季后,土壤全磷含量平均增加了0.09 g/kg,以油菜最小,其全磷含量增加了0.04 g/kg;土壤全鉀含量提高幅度以油菜最高,野韭菜最低,其增加值分別為1.88和0.89 g/kg。就土壤養分垂直空間變異性而言,種植花卉前后土壤有機碳空間變異系數分別為0.29~0.34和0.35~0.40,土壤全氮空間變異系數分別為0.29~0.32和0.31~0.37,土壤全磷空間變異系數分別為0.23~0.32和0.25~0.39,土壤全鉀空間變異系數分別為0.33~0.48和0.34~0.43;由此可見,花卉種植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土壤有機碳、全氮、全磷在土壤垂直剖面上的分布特征,而土壤全鉀含量在花卉種植前后比較穩定。[結論]在高原高寒區域種植花卉可有效提高土壤養分含量,改善土壤肥力,但不同花卉種植對土壤養分含量的影響存在差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