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研究土壤中分離到C9菌株的種類歸屬和生物學特性。[方法] 擴增C9菌株的16S rDNA序列,并進行系統發育建樹。檢測C9菌株對不同碳源、氮源的利用能力,以及對不同抗生素、滲透壓的敏感性。利用GC-MS法測定C9菌株的脂肪酸組分,并擴增其脂肪酸合成關鍵酶——3-酮脂酰ACP合成酶III(FabH)編碼基因,并進行序列同源性分析。[結果] 基于C9菌株的16S rDNA序列分析,結合分析其菌落形態特征,初步判斷C9菌株為馬鈴薯瘡痂病鏈霉菌(Streptomyces scabies)。但C9菌株的生理生化特征與已報道的S.scabies菌株有明顯差異,進一步盆栽試驗結果顯示C9菌株不能引起馬鈴薯瘡痂病,其染色體上也沒有擴增獲得致病島(PAI)區域中致病性相關的基因,說明該菌株不具有馬鈴薯瘡痂病致病性,為Streptomyces scabies的一個新變種。C9菌株的脂肪酸組成測定結果顯示其主要合成棕櫚油酸(C16∶1)和棕櫚酸(C16∶0),其不飽和脂肪酸總含量達36.2%,也符合馬鈴薯瘡痂病非致病株的特征。C9菌株基因組中fabH基因序列和編碼的氨基酸序列與Streptomyces scabies都具有極高的一致性。[結論] C9菌株為馬鈴薯瘡痂病鏈霉菌新變種。C9菌株為進一步深入研究馬鈴薯瘡痂病鏈霉菌的基礎代謝機制或探索其致病機理提供了良好的材料。 |